贵阳市:“四举措”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市建设试点工作

11月10日至12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潘岳率队赴贵州调研,并于12日在贵阳召开贵州省民族工作座谈会。会上,贵阳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市试点探索工作作了发言。贵阳市通过“四项举措”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市建设的试点工作,得到了潘岳主任的肯定。

一是高位推动,全面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把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市”作为全市重大任务目标部署,制定《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贵阳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建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共同任组长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各级领导班子市管干部考核体系,全面推动民族工作提质增效。

二是教育厚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充分发挥以民族大联欢广场为代表的阵地作用,围绕主题公园建设、特色广场打造、教育实践基地培育、示范创建提升等,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阵地,积极探索“互联网+、大数据+、农文旅+”等特色实践,把贵阳打造成为多彩贵州民族文化特色展示窗口和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高地。打造民族歌舞剧《云上梯田》,连续举办11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功首次全过程承办贵州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创新举办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民俗、节庆等活动。出台《贵阳市“十四五”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计划》《贵阳贵安民族工作“六个一批”专项行动方案》(做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创新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民族特色小城镇、发展一批民族药业、提升一批民族传统手工业、挖掘一批民族非遗产品、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精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传统村落和民族特色村寨保护,注重传统工艺振兴。

三是凝心聚力,协力民族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出台《关于支持贵阳贵安民族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积极开展“万企兴万村”、农村“五治(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行动,推进民族乡村移风易俗,助力民族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在“六个一批”专项行动中,聚力壮大民族特色产业,推动47家规上民族制药企业做大做强,扶持民族药(中成药)大品种,大力推广中药材种植。支持民族手工艺企业发展壮大,积极推广民族特色产品品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持续用力,不断提升各民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精准治理,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利用易地扶贫搬迁、旧城改造、新住宅规划建设等,规划建设嵌入式居民社区,营造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式发展良好氛围。出台《贵阳贵安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等,加强文旅宣介推广。及时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废止过期文件,确保各项政策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妥善处理民族领域矛盾和问题,建立健全民族领域风险防范工作责任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全市各族人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旗帜下始终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